close

我從來就不是一個打從心底快樂的人

聽到這句自白可能讓很多認識我的人跌破眼鏡, 因為一直以來我在大家眼裡都是: 樂觀, 幽默, 開朗, 活力十足, "不快樂", "憂鬱"應該連我的衣角都沾不上

但這是真的, 我的人生裡, 有50%的時間都處在不快樂的情緒

我很容易為了小事憤怒, 一點點不順都可以在我腦海裡演起連續劇, 讓我跌進情緒深淵; 而這個嚴以律己且嚴以待人的我, 在內心深處其實很沒有自信, 對於不親近的人想討好, 親近的人只要有一點點臉色不對, 我都會覺得對方是故意挑剔我, 所以我也會以激烈的反應表達內心被忽視的恐懼

大家現在沒有強烈感覺我的"病態", 是因為多年來為了改變自己, 尋得內心的平安, 我看了很多書, 交朋友, 也尋求信仰的力量, 好不容易終於讓自己內心的惡魔變得小隻一點; 只是, 它沒有離開, 總還是會冷不防地跑出來刺我一下, 捅我一刀

當我誠實面對自己時, 就發現我其實是很像父親的: 聰明, 完美主義, 急性子, 易怒, 不懂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自虐也折磨身邊最親近的人; 諷刺的是, 我最討厭父親的部份, 正好都成為我的印記; 但我比父親幸運的是, 父親一生困頓失意, 光是讓我們三餐溫飽就疲於奔命, 遑論處理自己的情緒, 而我因為父母親的庇蔭, 衣食無虞, 才有力氣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

去年為了職涯轉換問題, 我不但陷入事業低潮, 情緒也跌落谷底:憎恨, 不信任, 自我懷疑..., 各種負面的情緒像潘朶拉的盒子被打開後傾巢而出, 讓我非常痛苦, 即使上天試圖為我打開一扇窗, 我卻爬不出去, 時時躲在窗下哭泣

或許是老天爺看不下去了, 這次祂要我用雙手的力量為自己開窗; 祂讓我看了這兩本書

一本是"過你的第二人生", 裡面的主人翁跟我的境遇相似, 他在找下一份工作的途中, 遇到一個陌生人跟他說:
"...每個人總是覺得他們在另外的地方會比較快樂, 從一份工作換到另一份工作, 從一段婚姻跳進另一段婚姻, 總是在找更多的東西, 殊不知他們其實真正應該尋找的東西, 就在自己心裡....身在, 心就在, 等你到了我這把年紀, 你就會明白這和你的老闆無關, 這也和新工作讓自己比較快樂無關, 這只和你的內心有關; 我們的快樂和外界的力量沒什麼關係, 而是和自己內心擁有的東西比較相連; 快樂是內心的功課, 快樂是一個抉擇..." (P.108)

看到這段話我立即淚如雨下, 這不就是在說我嗎? 一直以為我只要結了婚就會得到快樂, 換新工作就會得到快樂, 買了房子就會得到快樂, 生了孩子就會得到快樂..., 但事實不然, 只要我的內心沒有快樂, 就算給我全世界我還是不會感到快樂

這本書直指我最深的傷口, 卻還是沒有把我從負面思考解救出來; 即使知道快樂來自內心, 在情緒來的當下我仍是無法處之泰然, 往往脾氣發作過後就懊悔不已

然後老天爺讓我看了第二本書: 我的快樂生活提案-過得還不錯的一年; 如果說"過你的第二人生"解答了"What", 那這本書就是告訴我"How"

我相信自己的天性是快樂的(雖然記憶模糊且短暫, 但我隱約記得國中以前我是個還算快樂的孩子), 只是後天缺乏增強, 積習漸深竟然就根深蒂固, 要連根拔起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靠轉念, 而是要靠習慣; 研究證明要把改掉一個舊習慣或建立一個新習慣, 需要持續21天, "我的快樂生活提案-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希望自己變得更快樂, 人生更圓滿, 於是她執行了一個為期一年的快樂專案, 每個月她都給自己設計了數個行動方案, 用一個月時間徹底執行, 正符合建立習慣的21天原則, 這個方法很適合我

面對自己累積了三十年的傷口, 我選擇用一年的時間去治療它, 這個我稱為"我的快樂小革命"的專案, 我不知道會不會成功, 有沒有效, 只知道如果我不再採取積極行動, 我的下個四十年還是會跟這個四十年一樣; 每個人生來都帶著一個功課, "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快樂的人", 就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ffany 的頭像
    Tiffany

    Breakfast @ Tiffany's

    Tiffa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