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在Cheers雜誌上看到一篇專欄文章, 文章內容到底是說什麼我忘了, 不過我倒是對作者提到她有一位女性朋友, 因為不甘心自己都滿三十歲了還是處女, 在三十歲生日過後找個熟人做了的真實故事, 印象超級深刻; 看完之後, 我腦海裡只有兩個字--

哇~塞!

"哇塞"之後, 我陷入了近一個星期的沉思, 腦子裡不停轉著兩個問題:

問題一: 如果要終結處女狀態, 是找陌生人做好, 還是找熟人好?

以下是我對問題一的優劣分析:
找陌生人: 優點1. 不會尷尬, 完事後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 從此各不相干
2. 可以從龐大人群中選擇自己偏好的類型, 選擇性多
缺點1. 危險性高, 最怕染病或碰到壞人
2. 可能要付錢
3. 如果要付錢, 碰到臨檢就身敗名裂了
4. 對方可能會騙妳他很帥或很厲害, 結果根本不是
找熟人: 優點 1. 安全性高
2. 可以事先打聽對方的"能力", 結果會比較接近期望
3. 正常情況下是不用付錢的
缺點1. 很尷尬, 可能從此之後見面都覺得渾身不自然
2. 不知如何向對方開口請他配合
3. 如果對方是個大嘴巴, 或被共同的朋友知道了, 做了愛卻從此不能做人

分析來分析去, 我還是無法得出一個有力的結論, 看起來是找熟人略勝一籌, 但找熟人的缺點卻是足以摧毀一個人; 在無法衡量的情形之下, 我倒是很好奇文章中的女主角究竟如何決定她要找個熟人來幫自己終結處女的狀態呢?

好, 如果你覺得問題一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那麼問題二絕對有當博士論文題目的本錢!

問題二: 為什麼到了三十歲還是處女, 是一件令人很不甘心, 甚至是丟臉的事呢?

21世紀果然是一個距離貞節牌坊時代有10光年的新紀元, 傳統用來約束女人的三從四德, 聽在新人類耳裡, 會以為你在講冷笑話

所以, 這樣的現象是代表女權大躍進的象徵嗎?

我的答案是, 也是, 也不是

是代表女權向前邁一步的原因是, 現代女性不受傳統教條束縳, 她們開始認同性愛是一種享受, 是愛情裡很自然的一部份, 女人可以主動求愛, 沒有獻身情結般的慷慨就義, 兩"性"關係可以到達和諧與平衡的狀態; 男人也可以鬆一口氣, 從此之後不必老是要賣力求歡

然而, 終結處女現象背後的心態, 也在在表示即使精明幹練麻辣如現代女性, 一樣抛不開"有男人愛才是有自我價值"的迷思; 這個邏輯是這樣的: 我是處女, 因為沒有人愛我所以我沒有機會做愛, 所以身為處女很丟臉, 沒人愛我很丟臉

又或是另一種解釋, 現代女性標榜要有自主"性", 可以隨心所慾, 一旦三十歲了還保有處女狀態, 可能會被貼上"老古板", "一點也放不開"的標籤, 說白了就是跟不上時代

所以終結處女現象也暗示了現代女性仍然跳脫不出社會對"女人"形象的框架, 女人再怎麼樣還是會由別人的眼光決定自己的價值

女人啊女人, 要等到何時妳才能真正做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ffany 的頭像
    Tiffany

    Breakfast @ Tiffany's

    Tiffa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